百品味源火锅网
400-163-7778 菜单打开
首页 > 优质产品 > 火锅香料 > 没有香料,美食什么都不是

没有香料,美食什么都不是

作者:百品味源火锅网   165次浏览

行遍每一座城市,纪录世界的每一片风景。

没有香料,美食什么都不是

秋风起,南北方的父老乡亲们都似乎窜动着准备传统的入冬仪式——囤货。
北方人准备成吨成斤囤白菜,放入调料做腌酸菜;而南方人趁着秋风晒腊肠熏腊肠。南北方囤货过冬向来就是一道迥异的风景线。
但都少不了一样点石成金的奥秘,那就是香料。早在很久之前,冷藏技术还没发明出来,为了给食物保鲜,人类就用盐和花椒粉佐料腌渍。
香料不单单是腌制保鲜的法宝,想象下如果没有香料,我们所吃的,也就是寡淡无味的清汤挂面。它才是隐藏在美食里的大boss。
别以为印度和新马泰东南亚料理才离不开香料,单单姜葱蒜、十三香、火锅底料,甚至一颗花椒,都可以独领中国美食的半壁江山。
单拎出一味香料,就能窥探到中国地大物博的美食地图。
香料,中世纪炫富的标志
香料,一开始不仅仅是美食里的一味调味剂那么简单。
要是穿越回去问问麦哲伦为什么想要来一场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别想着他只是想绕着地球兜一圈来证明地球是圆的。
他会回答你:一开始我就是奔着找东方的香料去的。
香料这一词,古时候对西方人来说,她就是带着挑逗气息的东方妖精。
这种气味引诱着欧洲先驱们,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及后来居上的英国和荷兰,他们为了寻找获得来自东南亚的桂皮、丁香、胡椒、肉豆蔻,甚至不择手段争夺。
因而从某一层面来说,香料搅动的,是大航海时代风云变幻的权力格局。
当时的香料有多贵?
古欧洲流传着“贵如胡椒”(Cher comme poivre)这句古老的法国俗语。
这么说吧,在12世纪中期的英国,一磅胡椒抵得上英国国王的葡萄园工人,足足工作一周的工资。
到了13世纪,一磅肉豆蔻皮可以换三只羊,一磅肉豆蔻是半头牛的价格。
香料虽然生于荒山野岭,但它在中世纪的欧洲,堪比LV、GUCCI这些奢侈品。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胡椒,在古代谁有谁家就是土豪贵族级别。
如果身上没有带钱,胡椒还能当钱使,还可以用来交耕地税等各种税、交租、还款、发放薪俸等等。
胡椒在15世纪之前的中国,也是上层贵族等级才能用得上的,同样可以是流通的货币工具。
《金瓶梅》的第十六回有这样一个花絮,李瓶儿想要改嫁,说:“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
李瓶儿囤着八十斤的胡椒是拿来做嫁妆的。不是贵如黄金,难道还准备拿着吃到天荒地老吗?
至于吗?都说物以稀为贵。香料植物的贸易在以前基本被中东各大势力所垄断。
一千年前,将几粒胡椒或丁香从印度或有香料群岛之称的印尼经波斯带到罗马,转手往往就比原价翻了三四十倍。
当时的航线还待开发,稀有的一寸香料背后,不知道经了多少手才到欧洲,香料成了欧洲上流社会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
其次,香料的贵在于神性的想象力。
最早的香料,经常出现在神庙这样的宗教场合上。
古埃及人用肉桂作木乃伊的防腐和巫术,在古罗马人的火葬上会出现桂皮,相传它能促使亡魂复活,之后便以各种形态融入了中世纪的宗教信仰上。
香料还有很多药用保温的功效,我们在宫廷剧里常常会看到“椒房殿”。
古代人用花椒捣成的泥涂在四周墙壁用来保暖避邪,是豪华皇室才有的保暖装备。
香料还有一层情欲的魔力。不少香料还被赋予了催情春药的使命。
绅士贵族们约会,会随身带一个肉豆蔻的香包,喝酒的时候还会在酒里佐一点儿香料助兴。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曾为争香料贸易权,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荷兰人为了争一个产肉豆蔻的岛屿——岚岛(Run Island),用西部的一个贸易港口新阿姆斯特丹,换来了英国人的肉豆蔻。
于今看来他们也许会后悔,当时为肉豆蔻割舍的代价,就是那个现在我们大名鼎鼎的纽约曼哈顿岛。
利润、风险、遥远和模糊混在一起的魔力,早就不仅仅是香料那么简单,拨开气味一层,背后都是权力和欲望。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犹太人喜欢在餐桌上放几个巨大无比的胡椒研磨器。
他们并不是有多爱胡椒,只是想炫富:老子有的是钱!
展开文本
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火锅产品
百品味源火锅网

400-163-7778

1776042006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966号4栋1单元501-508室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我关注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热门推荐

百品商城

百品商城

返回顶部